-運建灣區志願,文旅一程多站-
澳區全國政協委員林倫偉:倡十五運會建灣區志願平台推多站文旅
十四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舉行
2025年3月5日,十四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舉行。今年政府工作報告明確提出,辦好第十五屆全國運動會。
01/粵港澳三地聯合承辦十五運會
“粵港澳三地聯合承辦十五運會,能進一步推動區域的文化聯動和區域協同發展。”
澳區全國政協委員、澳門工聯總會副會長、澳門立法會議員、澳門志願者總會副會長林倫偉在接受南方財經全媒體記者專訪時表示,粵港澳三地可借賽事機遇推出特色旅遊線路和景點,打造大灣區內的“一程多站”文化旅遊模式,提升文化旅遊品牌影響力,實現相關產業的繁榮與增長。
文化協同的機制創新,不僅能夠增強澳門特區與深合區兩地之間的文化發展,更是各種關係達成的“催化劑”。林倫偉提出,打造社會組織、政府機構及企業運營“三位一體”的文化發展“組合拳”,發揮澳門“文藝之都”優勢,打造大型文藝節慶活動的“雙城模式”,將澳門知名的文化品牌推動到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以下簡稱“深合區”),並逐步宣傳到國內各大城市。
十五運會涉及粵港澳三地數萬名志願者的跨境協作。林倫偉認為,可通過賽事契機建立統一志願服務管理平臺,推動大灣區城市間的志願者互聯互通,不僅促進文化交流與融合,推動社會治理創新,還能促進經濟協同發展,增強社會凝聚力。
02/訪問環節
打造大型文藝節慶活動的“雙城模式”
南方財經:你為何會關注澳門特區與深合區文化協同的機制創新這一議題?
林倫偉:文化除了有商業性質,更有配合社會民生穩定的作用,同時擔負中華精神對外傳播的功能。文化協同的機制創新,不僅能夠增強澳門特區與深合區兩地之間的文化發展,更是各種關係達成的“催化劑”。
近年來,澳門“演藝之都”不斷深化發展,澳門的旅遊經濟模式帶來亮眼的成果。在打造對外開放平臺方面,澳門作為中西文化交融長達近五百年的實驗場,“一平臺”的角色在外交、經濟、文化等各個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在社會穩定方面,澳門具有兩萬多個社會組織,成為了社會穩定的核心。當中,文化連接著社會的各個階層和各個行業,起著不可磨滅的作用。
南方財經:你提出打造“三位一體”的文化發展“組合拳”模式,具體來看,這對推動深化澳琴融合發展有何意義?
林倫偉:我認為,應該從社會組織、政府機構及企業運營三個維度對文化服務進行思考。配合現階段深合區的發展狀況,“三位一體”提出政府、市場及社會並不是處於割裂的狀態,更應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各美其美、美美與共的關係。
事實上,“三位一體”的本質是構建最大同心圓的過程,如何令三者的訴求能夠充分、清晰、明確展現,共同分配許可權與任務,才能構建各方滿意與平衡的結果,才能真正建立深合區持續的、健康的文化發展。如何善用澳門傳統社會組織的公益慈善,結合政府文化發展的目標,配合企業的盈利訴求,最終才能搭建行之有效的文化發展機遇。
南方財經:你提出大型文藝節慶活動的“雙城模式”,雙城應如何更好聯動開展大型活動?窥探命题机制,提升教学方略
林倫偉:首先,澳門特區政府自回歸以來已經具備舉辦大型文藝節慶活動的相關經驗,對比鄰近地區的發展具有一定的優勢,現在幾乎每月都有大量的文藝節慶活動在各處舉行,政府、社會及企業的活動星羅棋佈。
打造大型文藝節慶活動的“雙城模式”,可將澳門知名的文化品牌,如國際音樂節、知名藝術家演出等,推動到深合區,以試點形式增強深合區文化生活以高水準的目標發展。
一方面,能對深合區起到示範作用;另一方面,更能為澳門文化品牌輻射到內地找到落腳點,從而逐步將澳門文化品牌以深合區作為中心宣傳到國內各大城市。
為更好進行雙方聯動,可採用政府帶頭、企業共進、社團配合的模式,以試點模式小試牛刀,結合深合區已有的文化發展的硬體,提供充分的軟體配置。通過澳門特區深厚的文化節慶資源,以“文化外溢”的角度增強澳門特區對周邊地區的文化輻射力,將有助於增強澳門特區文化影響力的同時,亦加強深合區的文化建設。
南方財經:目前來看,社會組織、政府機構和企業三方在文化協同方面有何阻礙?對此,你有何建議?
林倫偉:從目前的情況來看,在深合區打造文化活動不僅是資金不到位的問題,更多是規則複雜、涉及部門眾多,以及審批時間冗長、權責不清的問題。市場活動重於盈利、政府活動重於公共、社團活動重于便捷,增強社會參與的本質在於制度的鬆緊。現階段,多方參與深合區的發展,突破的關鍵在於,以工作小組的方式搭建一把手的發展方針,降低行政成本,推動社會力量參與,進而推動深合區的發展。
此外,在文化範疇的發展上,天沐琴台、橫琴市民文化藝術中心等硬體逐步構成。例如,最近“古蜀瑰寶—三星堆與金沙”文物特展在橫琴市民文化藝術中心開幕,為橫琴居民、澳門居民及珠海居民等提供了高品質、高標準、高規格的公共文化服務。未來,應用好硬體平臺,在符合各方利益的同時,更應分門別類提供服務,鼓勵企業參與、社會參與,增強各方與深合區的文化生活相連結。
03/訪問環節
建立大灣區統一志願服務管理平臺
南方財經:粵港澳三地即將聯合承辦十五運會,聯辦賽事將為提升澳門特區與深合區之間文化聯動帶來哪些新機遇?
林倫偉:粵港澳三地聯合承辦十五運會,能進一步推動區域的文化聯動和區域協同發展。
在文化交融與傳承方面,十五運會作為全國性體育賽事,將彙聚全國運動員、教練員、裁判員及觀眾,為澳門特區與深合區搭建文化交流平臺。同時,十五運會也是傳承、交流和推廣如詠春拳、蔡李佛拳、醒獅等傳統體育項目的契機。在此過程中,三地人民通過體育賽事和文化交流可加深彼此瞭解,加強團結與友誼、增強文化認同與社會凝聚力、激發民族自豪感。
在文化產業發展方面,十五運會的舉辦將有力促進文旅產業發展。預計賽事將吸引大量遊客,粵港澳三地可借此機會推出特色旅遊線路,打造大灣區內的“一程多站”文化旅遊模式,提升文化旅遊品牌影響力,實現相關產業的繁榮與增長。
在加強區域協同合作發展方面,十五運會可以推動粵港澳三地政府、企業、民間組織的交流合作,推動區域協同發展。不僅限於體育,還將擴展至文化、經濟、社會等領域。同時,為確保賽事順利,三地需共同推進無障礙環境建設,包括場館、設施改造及交通節點優化,打造全鏈條無障礙遊玩體驗,提升區域形象與競爭力,促進整體發展。
南方財經:你提出建立統一志願服務管理平臺。具體來看,如何通過賽事契機推動三地形成統一的志願服務操作規範?賽後,這類協同機制如何持續發揮作用?
林倫偉:十五運會涉及三地數萬名志願者的跨境協作,粵港澳三地可通過賽事契機建立統一志願服務管理平臺。
一方面,借助該平臺研究制定統一的志願服務操作規範,涵蓋招募、培訓、管理、調度、考核和激勵等方面,並明確志願者權利與義務。另一方面,通過聯合培訓提升志願者技能及國際視野,建立資訊化調度體系以實現高效配置。加強三地志願服務組織溝通與協作,並且定期召開聯席會議,共同解決問題,確保志願服務品質。
統一志願服務管理平臺對於未來提升志願服務效率,讓各項盛事順利進行具有重要意義。為持續發揮協同機制作用,建議利用雲計算、大資料等技術,實現志願者註冊、招募、培訓、調度、考核和激勵等全程資訊化管理,促進三地志願服務資料共用。同時,通過平臺簡化服務流程,提高效率,並提供即時回饋和評估功能,説明志願服務組織及時調整服務策略,確保志願服務品質和效果。
南方財經:你在提案中提出,在深合區建立符合國家標準的志願者學院基地,該基地的設立將如何提升三地志願服務的協調互動?
林倫偉:我認為,在深合區建立符合國家標準的志願者學院基地,對於提升三地志願服務工作協調互動,以及加快三地融合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一方面,志願者學院基地應制定統一的培訓標準和課程體系,對粵港澳三地的志願者進行專業培訓,提升整體服務品質。另一方面,在基地的培訓和實踐過程中,三地志願者將形成緊密的團隊協作關係,這有助於增強三地志願者之間的信任和友誼,為澳門與周邊地區的融合發展提供有力支持。
從更宏觀的角度看,志願者作為城市間的文化使者和社會治理的重要力量,在推動粵港澳三地融合發展的過程中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大灣區城市間的志願者互聯互通,不僅能促進文化交流與融合,推動社會治理創新,還能促進經濟協同發展,增強社會凝聚力。
內容來源:南方财经全媒体集团 谭砚文